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新闻 > 正文
8层胶合木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振动台试验顺利完成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4-11-05


2024年10月10日,8层胶合木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振动台试验在我中心顺利完成,该项研究由我校木结构团队陆伟东教授牵头,王廉知博士具体实施。

试验项目来源于陆伟东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层木框筒混合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51878345),旨在深入研究地震荷载作用下胶合木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为混凝土核心筒木结构体系抗震理论的发展及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依据。

1、试验工作简介

胶合木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原型结构共8层,层高为3m,总高为24m。总平面尺寸为18m×12m,核心筒平面尺寸为6m×6m,框架平面尺寸为6m×6m6m×3m。试验模型按1/6比例缩尺制作。框架构件与框架-核心筒之间采用螺栓钢填板节点,核心筒楼板与框架楼板之间采用钢条带进行连接。

试验考虑了框架与核心筒组合情况、框架-核心筒之间的节点刚度大小、附加质量大小、地震波激励方向、地震波种类和设防烈度等影响因素,设计了7个阶段共72种地震荷载作用工况,依次开展试验研究,考察了木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破坏特征与框筒协同工作规律等,验证了其抗震性能。

试验结果表明:木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充分发挥了木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优势性能,具有优异的抗震性能。目前,团队正在对试验采集的数据结果作深入分析。

2、研究意义

近年来中国木结构快速发展,其高度和跨度不断被刷新,而我国相关工作积累还较为薄弱、标准规范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本试验的研究成果将为我国新建高层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设计提供技术依据,推动国内高层木结构的工程应用,促进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研究团队简介

南京工业大学现代木结构团队在木结构技术领域聚焦结构用材料加工处理、新型构件研发、高性能装配式连接技术、结构抗震防灾技术以及木结构新体系开发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相关成果成功应用于100多项实际工程,包括:设计了国内最高的现代木结构建筑——位于山东蓬莱的鼎驰木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办公楼,共6层,高达24米;与东南大学王建国院士团队联合设计的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主展馆是国内单层层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荣获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和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金奖等。

南京工业大学现代木结构团队获得了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奖项,主编参编了《木结构通用规范》等标准近三十部。通过提供技术咨询,为企业开展木结构产品制造、工程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技术支持,近两年为企业新增产值8.9亿元、新增利润1.1亿元,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建造完成的木结构工程共计减碳超百万吨。

南京工业大学现代木结构团队现已拥有涵盖结构工程、木材科学、建筑设计、防灾减灾等方向的教授、副教授11人,成为国内木结构领域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当前,团队正着力于传统木结构、高层和大跨木结构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开展研究。


作者:王廉知、万里;        审核:张涛、方海、杨会峰